新闻资讯

智能建造时代塔吊司机可在平地看高楼起!首批

日期:2024-02-05 13:03

  智能建造时代塔吊司机可在平地看高楼起!首批5G吊塔在上海投入使用摘要:5G室内远程控制塔机操作系统实现了让数据传输代替塔吊司机“爬上爬下”。

  “就一个字,爽!”张江机器人谷.创研区(张江康桥绿洲项目)的数字全景塔机集控驾驶舱内,塔吊司机吴洋这样形容5G塔机的操控体验。在等待操作指令的间隙,他拿起一瓶1.5升的矿泉水,喝了一大口。

  作为张江集团和中建三局探索建筑业向工业化转型的试验场,张江机器人谷.创研区引进了上海首台可以远程操控的5G塔机,同时还采用了抹光机器人、智能喷淋系统、轻量化协同管理平台等软硬件设施。笔者实地探访这些智能设备和系统对工人和建筑业带来了哪些变化。

  “在地面操作,安全感非常足!而且视野非常正,没有盲区,比以前更好操作了。”吴洋在张江机器人谷.创研区的数字全景塔机集控驾驶舱内,看着眼前的6块屏幕上的实时画面和提示,两手握住摇柄,操控身后的塔吊将钢梁吊落至指定区域。

  5G室内远程控制塔机操作系统实现了让数据传输代替塔吊司机“爬上爬下”,改善了操作环境。系统利用城市公共5G基站,快速完成远程通讯组网,将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采集的全要素信息实时传输;并通过颜色、方向、数值等形式,对操作人员进行点位提示,防止起吊过程中发生碰撞,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能和精度。

  以往,塔吊司机们需要花费二三十分钟穿好安全带、挂好防坠器,爬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操作室。即使已经有了8年驾驶经验,攀爬的过程和吊重物时可能摇晃的驾驶室,依然让吴洋有些害怕。“如果楼高的话,一般早上爬上去就不想下来了。”所以往往一名司机需要承担一整天的驾驶任务。而有了5G塔机后,现场的塔吊司机实现了每天两班倒;渴了可以安心地喝水,累了也能起来活动一下。

  目前,项目现场共有两台5G塔吊,在不需要同时作业的情况下,一名司机就可以通过账号切换控制两台塔吊。一名操作人员最多可分时操控5台塔吊,人机协同吊装效率可提高15%。

  除了5G塔吊外,张江机器人谷.创研区还采用了体检机器人、抹光机器人、智能喷淋系统等智能设备,以及轻量化协同管理平台、智慧工地系统等软件,将智能建造贯穿了整个建设周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混凝土浇筑阶段,通过抹光机器人对表层进行抹平的效率可以达到400平方米每小时,是人工的2到3倍,并且成品效果更好;全自动施工电梯也在工地陆续安装,不仅不再需要专人值班进行操作,遇到停电等情况也不会急停或骤降,为高空作业再添安全保障;体检机器人则有些像医院中测量身高体重的机器,但集成了酒精浓度、心率、血压、血压检测等功能,能有效识别特种作业人员酒后上岗等危险因素。

  张江机器人谷.创研区中建三局负责人介绍,最高峰时项目有施工人员300余名,目前有180多人,而同等规模的项目则需要250人左右。当机器能够代替简单、重复性的劳动,是否意味着到工地“搬砖”的门槛也提高了?

  该负责人认为,智能建造时代的新型产业工人,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化和机械化操作方面的技能。但目前建筑行业采用的智能设备操作门槛并不高,经过一段时间培训,现场工人都能够常态化应用。首批5G塔机的操作员,既有“00后”,也有“70后老司机”。经过一天的学习,他们都能掌握显示屏上的辅助信息的主次对应关系,熟练运用新设备。

  “在智能化方面,我们建筑行业其实也在向工业学习,让我们传统建筑业的蓝领也变成工业化的灰领。”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介绍,各类无人操控的智能设备在工业领域的流水线作业上并不少见,但建筑行业环境变化大、人员介入多,想要实现智能化的难度更高。

  而在智能建造的试验上,张江机器人谷.创研区作为有着先天的优势——张江本就是上海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高地。张江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中采用的不少智能系统,都是由张江科学城内的企业研发的。研发与实践双向促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例如张江某企业研发的轻量化协同管理平台,已经被国内外多家工业企业所采用,但此次是第一次应用在建筑行业。通过该平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末端设备审图、阅图。另一家企业研发的BIM(建筑信息模型)+AR(增强现实)技术也正在实践中探索从项目校查阶段到交底阶段的前置化应用,从而实现对现场更高效的管理。

  据了解,张江机器人谷.创研区预计2025年年中竣工,更多机器人产业上游企业将在这里集聚,为张江科学城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91084   技术支持: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