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一封家长来信: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看待教育。

日期:2024-02-05 13:04

  一封家长来信: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看待教育。现在的教育系统,对于 “AI”这些新知识和新思想的学习,以及对于 “爱”— 有关于人类如何获得幸福的教育,都是严重缺乏的。这个问题不只存在于学校和学生之间,对社会和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样。

  2024 年的第一个月,如果要总结我的一个“高光时刻”,那就是发生在上周五晚上,在一个分享会上,我感到不经意地影响到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未来的看法。而她的妈妈给我的来信,也教会了我很多我还不能很好表达出来的道理,这封信也是我最近读过的最美最温暖也最有智慧的文字,我觉得这个女孩太幸福了,也感动于母亲们的伟大。

  事情的起因首先要感谢我的朋友一宁兄,他邀请我在他的朋友之间分享一下当人们在谈论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这些前沿科技的时候,到底在谈论什么,以及技术背后的哲学思考。在座的嘉宾大多来自于文化,出版,艺术,建筑,也有软件开发行业等等,我作为分享人,也从每一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不同视角的观点。

  在活动中年龄最小的是 DuoDuo 是初中生,她和妈妈从杭州过来上海。在现场的时候我特别感兴趣她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 她现在也特别对生命科学感兴趣 ),她觉得很多人在今天担心的事情,也许过了一个时间点就没那么可怕了,她也相信人类自己会进步的,科学和艺术也会自行调节变得更加平衡。在茶歇的时候,DuoDuo 用小提琴演奏了一段曲子,切合了这次分享的主题—人工智能的人性和神性。

  在活动结束后,我在微信上问 DuoDuo 的妈妈,为什么会带她来了解人工智能这些科技话题,以及她怎么看待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出乎我意外的是,DuoDuo 的妈妈很认线 字的 “小作文”,我读完非常感动,这是我最近读过最好的文字,也是一次最好的学习。在征得她同意后,我想把她的文字分享给大家。

  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分离。第一次分离,是孩子成人离开家,独自进入社会去奋斗。作为妈妈,我以此次分离前能够最大程度上『让孩子具备过美好人生的能力』为目标。

  什么是美好的人生?我信奉罗素的答案 —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人生。因此,我希望她能习得爱的能力和学会如何学习知识,终身与爱和知识相伴。这也可大体称为心灵教育和知识教育。

  如果我对你说,如今的学校既提供不了心灵教育也提供不了知识教育,你是否觉得我过于悲观?然而事实比『提供不了』更加悲观。如今学校奉行分数即信仰,这导致学校里的知识教育不再需要启发好奇,也不鼓励个性化思考的过程,因为那样出成绩太慢,赶不上中考和高考。学校需要一种直达标准答案的快速和准确。分数即信仰还导致除分数外的其他需求被无视:比如交友需求、兴趣爱好,就连运动都只能锁定中考项目。在如此被无视的环境里,孩子们要习得同理心和爱的能力,那是过于困难了。事实更加悲观就在于,学校不仅没有提供好的获得知识的方法,反而磨灭了许多珍贵的东西,比如探索非标准答案的弯路上遇见的美妙。这些模糊的难以下定义的部分,是个体的神圣的,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保留。

  我要于悲观中保持乐观与清醒,即使学校不是一个好帮手的存在,『让孩子具备过美好人生的能力』这事都必须继续。只要我保持学习,抱有爱意与她共同走过,相信结果应该不会太差的。以下几点,是我遵从或打算遵从的一些方法。

  我不太喜欢用教这个字,因为我觉得这个字默认了父母的权威性,过于把孩子放在一个被动接受的位置。这不利于父母自省也不利于孩子获得尊重。并且,我并不十分确定我的观点就是对的,就是适合她的。所以,我更希望陪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我和她共同构建一种亲密关系,她才是这段关系的主体。因此,我比较坚持的第一原则是: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基础。一切试图引导,都必须在此基础之上;一切有悖于此的行为都不可取。这大概就是高尔基说的:没有爱就不可能有教育。

  第二,我们家提倡阅读,从她小时候跟她共读一本书到现在各自分享书籍这个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了她思想上的成长。这个成长,关乎心智与心灵。阅读是触摸与进入他人以文字形式展现的心,是走出自己去理解他人的深度活动。当我们能带着读到的东西返回现实,让其作用于自己的生活时,那就可以说:我们于理解他人心灵的过程中照见了自己。

  前段时间她看完《肖申克的救赎》后,我们有个讨论。一个在监狱里关了很久的人,被释放之后因为适应不了自由而自杀。另一个则以极其不起眼的工具、花 20 年时间去创造一条想要的通往自由的越狱之路。她很诧异前者,因为她觉得自由该是无限美好的,怎还会有人宁愿关在监狱里而适应不了自由呢?她联想到自己没去上学的那两周。过去9年,她一直接受学校里『布置』作业的方式安排自己的时间,当她脱离被动,完全由自己去做规划时,她也感觉自己有点掌控不了。她笑称刚开始自由的前两天,她还真和那个从监狱释放的人很像,有点不知道干啥好。她理解了一个人要逃离环境的奴役是件不容易的事。而那个越狱成功的人,又给她提供了一个正向的示范:当一个人怀有目标,积极主动去生活时,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他。她进而理解了尼采的那句话 ——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时,他就可以忍受任何生活。

  类似这样阅读后的讨论,在我们之间时常发生。我认为阅读非常重要,还因为我相信阅读的能力约等同于爱的能力。本质上,他们都要求以深度理解他人为基础,爱一定是基于理解之上的欣赏。

  关于如何引导她学习知识这部分,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总觉得未找到好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应该比学某项知识本身更加重要。我们尝试过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大脑学习的机制,比如注意力、元认知、最近发展区这些理论如何作用到学习中去。她大概就是在这些零散的指导中慢慢摸索着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学习能力不强,没有在一个领域做到出色的经验( 写到这里我就开始恨自己是那块没有成钢的铁 )因此 ,我非常希望能够借助外力来启发她。

  带她去了解人工智能,一是希望她抱有较高的视角,时代的趋势不能因为她还没有进入社会而置之不理。对整个时代的参与感,可以从学生时代的思考开始。二来是相信引领趋势的人一定是学习能力非常强的人。希望她能从这些人身上获得一些学习知识方法的启发。那天的讨论,还给了她一个巨大的收获就是:她感觉到进步或者说变革,在刚开始发生时会遇到很多不同声音,甚至行进的目标也并不都十分明确;然而,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革新从来不需要全人类达成共识,这向来都是少数人带着人类在前进。我希望她能成为这个少数人中的一员。她还感受到:科学是无法独立发展的,它还依赖于哲学、商业甚至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然而,科学的发展不会停止,因为人类的探索欲望是永远不会熄灭的。

  回想我从小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我觉得已经非常幸运,能生长在一个开明的环境里,并且教会了我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是似乎以前从来没有机会深刻的思考过教育和学习到底是什么?我们只能在进入社会以后再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重新学习一切。

  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过去的教育系统都不能承载面向未来的 “学习需求” 了,而且未来的年轻人,从教育( education ) 和事业 ( career ) 的根本观念上,都会和现在不一样。

  现在已经在发生的,年轻一代孩子们的事业 (career )更早的就开始了,其实从学校里上学开始,就是他们一生事业的起点,career is your lifes work! 以后的事业生涯会越来越早开始,学校的基础教育就像是成年人那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而差别都在朝九晚五之外,在于个人兴趣的启发,在于自我驱动式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跟玩游戏(play) 没有什么差别,并且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擅长的游戏,而不是被统一评判。这些道理,我们这些三十多岁的成年人,花了 20 年才弄明白。

  基础教育以后就不需要了吗?我想踏实的基础学科的教育还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学会 “学习的学习” ( meta-learning of learnings ) ,基础教育就像是我们的 “安全生命线”,但是我们要超越安全线之上把内心打开,长出更多“心的眼睛”,把好奇心释放出来,并且要伴随着一定的环境压力,也要伴随很多把人逼到角落的危机感,要让孩子更早地开始创造 ( 而不是消费 ), 去通过创造独特的事物,而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其实今天的人工智能的训练也在变成一门“教育学”,不是这样吗 )。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本身就是 AGI ( 通用人工智能 ), 但是我们的输入和输出直接和我们所处的环境相关,创造自己的微环境和一个支持系统很重要。如果我们是幸运的,年少时有妈妈爸爸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打开的系统,一个即使碰见悲观的环境也能保持阳光的系统。而我们现在也需要给自己,给我们所关心的人创造这样的 “系统”。虽然我没有结婚没有小孩,但是我觉得每一代人一定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的未来会螺旋上升,相信他们会面对新的问题,相信孩子的 integrity 与本身具足,就算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冰冷,越来越格式化,但是有心的人还是可以给孩子们创造有热量和多样性的环境。能启发我们看到更大的和更好的世界的东西,其实也就藏在我们身边,那些人类品质里最美好的东西,那些不可被算法精确描述的东西,那些具有本初原始感的东西,那些超越了自己的东西— 生命,星辰,爱欲,死亡,音乐等等。如何看见它们,可能就是教育的真谛。

  写在这里收住,再次谢谢 DuoDuo 的妈妈写给我的这封信,也是我 2024 年1月最好的收获。新的一年也希望能从我的公众号认识更多真实的人,听到你们的故事。谢谢。

91084   技术支持:百度